【热点背景】
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,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问题,也时常引发讨论。“相比上世纪七十年代,现代未成年人的心智更加成熟,鉴于目前犯罪日渐低龄化的现状,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拟提交议案,建议以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、三款作出修改,调整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,从原来的十四周岁下调为十三周岁。
“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绝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,无论实施何种行为都不构成犯罪。这自1979年刑法规定以来,一直沿用至今。”肖胜方表示,虽然说这样的规定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,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义务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普及,未成年人的心智相比于40年前的未成年人,有很大改变。而每一起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下恶性案件的出现,都曾引发过关于刑法“最低刑事责任年龄”的争论。
【热点分析】
1. 亮明自身观点。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在逐步上升,并且部分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法残忍、恶劣、触目惊心,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。人大代表肖胜方建议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,我认为解决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问题,需要从法律层面和其他层面共同发力。
2. 分析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状。2019年10月广西一女孩因为嫉妒同窗长得漂亮,就把同学活活打死肢解抛尸,2018年12月12岁的吴某持刀将34岁的亲生母亲陈某杀害。类似的案件近些年发生了好多起,但由于当事人作案时未满14周岁,法院往往不追究其刑事责任,只收容教养或赔偿,这样的处罚相对于逝去的生命是多么的残忍和不公。
3. 分析题干观点。(1)提高惩戒力度,提高震慑作用。刑事责任年龄起点降低1岁,会让未成年人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恶性犯罪的后果,进而更好的约束自我的行为,减少危害社会的行为。(2)对受害者更加公平。提高惩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能起到宽慰的作用,从法律层面更好的维护其权益。(3)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进程。13周岁的孩子基本已经完成小学教育,就读初中,已经具备相当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,能够理解其行为带来的后果,需要对其行为负责。
4. 分析自身观点。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至13周岁,从法律的层面对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起到震慑作用,当然对于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,我们也必须思考其犯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,比如家庭原因,不良网络文化影响,个人心理原因等,只有从多个层面共同发力,才会有更好的解决效果。
5. 对策建议。(1)完善法律。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行为必须予以高度关注,应该拿出足以形成震慑的可行处置办法,所以全国人大需要全面审慎有关代表的提议。(2)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跟上。通过道德教育使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,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,约束自我行为。(3)净化电视、网络环境。广电总局、网监部门要对影视作品、网络游戏当中存在的暴力、色情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净化筛选,降低负面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的影响。
——推荐阅读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