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、康师傅不约而同地对主流饮料更换瓶型,导致包装和饮料含量一同“瘦身”,减量不减价已成为企业的通行做法。比如许多人早就发现常见的小盒酸奶的容量从125ml悄然变为100ml。这种改变商品规格以规避上层限价令的做法,在药品企业实施的历史更为悠久。这也导致了国家“N次”降低药价,百姓得着的实惠却远不如预期的大。这种变通博弈源于管理者并未在限价的基础上,限定商品规格。
这段文字主旨是:
A.这说明管理者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
B.在通胀预期甚大的背景下,管理者对企业经营难以“过分干预”
C.管理者应该限定商品规格
D.减量不减价已成为企业的通行做法
解析
第一步,分析文段。文段首先通过三种主流饮料包装和含量一同“瘦身”引出“减量不减价已成为企业的通行做法”这一现象,接下来列举了小盒酸奶和药品的例子来说明这种“瘦身”做法的普遍存在,尾句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管理者未限定商品规格。文段重点论述管理者和限定商品规格这一话题。
第二步,对比选项。C项为文段重点话题的论述。
因此,选择C选项。
拓展
A项:曲解文意,文段只是说管理者只是限价而没有限定商品规格,并未提及管理者姑息纵容这种情况。B项:文段并未谈论“在通胀预期甚大的背景下”。D项:属于现象的论述,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内容。
考点
言语理解与表达
片段阅读
主旨概括
扫码免费领取:时政大礼包